人文素养班组织“徽州文化”暑期研学营

发布时间:2019-08-10作者:人文素养班 孙吉良 文静 马望辉 荟萃学院 马建山浏览次数:331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6日至3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荟萃学院人文素养班组织“徽州文化”暑期研学营。


聆听专家讲座 体验文化艺术

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一座大山下,走着两个人,穿着丝绸褂,说着文言文。”研学营邀请当地徽文化研究专家、国家高级营地教育师葛忠华进行徽州文化专题讲座。他以“徽”字为谜底展开讲座,为研学营营员们系统地阐述了徽州来历、历史名人、安徽名山、徽州水系以及徽州方言等。

葛忠华为研学营同学介绍了徽州建筑最典型的特点:“青砖黛瓦马头墙”。最让营员们印象深刻的是,葛忠华对于徽州木雕、石雕、砖雕“三雕”深入浅出的讲解。徽商由于当时社会地位不高,门秩等级有严格的划分,为彰显自身财富,徽商便在“三雕”上极致地追求完美。当时的徽商异乡创业十分艰辛,经常在外一待数年,为祝愿家人吉祥安康,在住宅雕刻生动的蝙蝠(蝙蝠倒过来即福到)和四季的花草(象征家人四季平安)等。

讲座结束后,研学营营员文静说:“之前我们只知道徽州文化的大致内容,经过这次讲座,我们对徽州文化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徽州文化与徽商的关系有了更加逻辑清晰的深入理解。”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徽州文化其中蕴含的丰富意义。为此,研学营全体营员前往古徽州府所在地——歙县,参观歙砚的发展历程,并亲自体验歙砚的制作过程。

讲解员老师将歙砚与四大名砚中的其他三种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并介绍了历代名人逸士对歙砚的称赞。最让营员印象深刻的是,讲解员将歙砚与不同朝代的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朝代歙砚形式的变化,让营员们体会到不同朝代的文化差异。比如唐朝是一个浪漫的朝代,由于经历了隋朝及以前的频繁战乱,人民数量大大减少,因此人均资源量大大提高,具体到歙砚上来说就是用材极多,整体看起来要比其他朝代的歙砚大数;再如元朝,由于其游牧民族文化相较于宋朝歙砚显得粗犷拙朴,不太注重细节。通过讲解员的讲解,研学营营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不仅了解四大砚之一的歙砚的发展历史,更对中国不同朝代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践体验环节,研学营每位营员领到了一块歙砚半成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了歙砚的雕刻。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在文化、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功底,在砚台上雕刻下了对未来自己和家人的祝福。结束后,营员们一致表示这样的体验活动很有意义,能够很好地培养文化认同感。

走进历史村 感受徽州文化

明清之时,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黟县商人作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由于地处高山峻岭、自然资源缺乏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纷纷走出大山创业营商,凭借“真无二价”和“戒欺”的经营理念积累丰富的财富。经商多年后,他们回到大山,在家乡建立起一处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世外桃源。因此,黟县境内建成了数百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便是其中的杰作。

营员们行走在古村落,粉墙青瓦,门牌楼坊,雕梁画栋映入眼帘,顿时便理解“桃花源里人家”的此中深意。西递和宏村分别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和李姓子孙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从这些古民居中,随处可见承载着徽州文化和历史的徽州三绝“宗祠、牌坊、民居”,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

楹联是徽州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这一对联便通过对“快”“辛”“多”“亏”四字的比划增减体现出徽商的经营理念。“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一楹联是很有代表性的家族家训,体现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孝友初心,诗书夙好;春秋佳日,山水清音”,“无语长叫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旧书不厌百回读,古谚微凹聚墨多”等等徽州民居里的楹联匾额,从经商理念、家族家训、经典名言到诗词曲赋,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伦理、教化、政治、经济、文化等,承载了极其丰富和弥足珍贵的信息资料。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哲学思想和崇尚自然的理念在徽州楹联中得到了集中反映,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又进一步丰富了徽州楹联匾额的内容。

在为期一天的古村落参观之行结束后,地球物理学专业2017级的孙吉良说道:“徽州楹联蕴含着浓厚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注重崇宗敬祖观念,强调学而优则仕,激励后人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徽州楹联的教化内容,不仅能够涵养个人的内在身心和外在行为,也对宗族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传承革命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研学营前往徽州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学习新四军坚韧不拨、英勇果敢的铁军精神。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南方八省的简称,“七七事变”后,正是这八个省份共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成新四军,前往岩寺进行集中整训。解说员老师说:“当时红军的条件艰苦,装备严重不足,但他们都是自愿参加。出发时约10300人,但实际上只有7千多人平安到达岩寺,直到最终整训完毕新四军仍有部分人分不到枪支。”

在纪念馆内,营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仔细参观各个展厅,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遗留实物、微电影、解说文字,结合复原陈列和辅助陈列,了解当年新四军将士在岩寺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他们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们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值得当代的青年学子永远纪念与敬仰。

为进一步体验红色文化、增强爱国精神,730日下午返程途中,研学营营员们来到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纪念馆里,营员们仔细观看周总理身前留下的物品及资料,参观了仿中南海西花厅的办公场所、起居室、会客厅等,详细了解周恩来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深入了解了伟人从立志救国、从事建党等早期革命活动,到新中国建立后肩负党政要职,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作出不朽贡献的重要历程。在周恩来总理的雕像前,党员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自发地重温入党誓词。

营员们真切地感受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纷纷表示今后将勤奋学习,练就本领,成才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