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从2014年起,国际油价呈现出“断崖式”下跌,这不仅给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影响到石油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那么,如何理性看待当前的石油形势?11月3日,荟萃学院邀请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强教授做主题为“低油价是一种'新常态'吗?基于油价变化历史视角的研判的学术讲座,为理科实验班学生解读低油价的历史成因。
王强教授从油价波动的历史轨迹图讲起,结合具体数据、典型的历史事件,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方面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了油价波动的成因。1973-1974年,中东地区爆发战争,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以此实现战争中未能达到的目的,置之死地而后生,需求不变,石油减产导致石油价格暴涨。1983-1984年石油增产保市场份额,加速油价下降,苏联石油成瘾。1986年油价下跌由于沙特调整石油政策。1988年左右石油賺的外汇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政治上的失误导致苏联解体,油价政治属性成弱。1991年短暂波动是因为两伊战争的后遗症,伊斯兰入侵科威特,轰炸巴格达,地面进攻,结束战争;1997-1999年油价下跌,经济属性重新凸显,主要成因是亚洲金融危机;2003-2008年中国入世以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大量进口石油,油价飞速上涨;2008-2009年,国际油价暴涨暴跌、急剧波动,是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14年左右油价大幅度下跌,是地缘政治还是经济事件?王强认为这主要与地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供需变化因素有关,从政治学角度来看价格取决于价值,而价值与其供给及需求密切相关。
最后,王强教授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以美国页岩气大规模生产为例,鼓励同学们敢于技术创新,他说"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应该跳出石油看石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油价与政治挂钩,政治又影响油价,使油价疯涨。面对目前国际油价走低、石油工业还未回暖、前景未卜的局势,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实力。"2017级理科实验班王云鹏同学听完讲座后这样感触道。
王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Nature》中国能源、中国碳排放和中国环境问题的咨询专家,《Nature Geoscience》的同行评审专家。王强教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管理、脱碳经济风险评估、全球化对能源碳排放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 SCI/SSCI论文 51篇,所发表的论文(第一/通讯)被 SCI期刊引用超过 1000次,4篇论文进入专业领域引用前 0.1%的 ESI热点论文,7篇论文进入领域引用前 1%的 ESI高被引论文,10篇为 Nature或 Science的评论性文章(第一兼通讯),一篇咨询报告被中央办公厅《专报》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