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华夏民族,千年礼仪之邦,传承不绝。为加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修习自身礼仪涵养,三月二十九日晚,第六期、第七期人文素养班的同学们相约博雅讲坛,聆听王永豪老师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讲解。
讲座伊始,王永豪老师借祢衡恃才傲物,投奔他人却又看不起投奔者,极力加以羞辱,最终死于小吏剑下的经历向同学们说明了礼的重要性:唯有知礼、懂礼、践行礼,才不会引来祸端。王永豪老师幽默的谈吐让同学们在开怀一笑的同时也领悟了礼的重要性。“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王永豪老师引用《左传》中的经典名句,向大家介绍古人对礼的重视程度。“遵守礼是天经地义之事,也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所在。”王永豪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让礼仪之道在同学们的心野上发芽。
王永豪老师为大家讲解礼仪 李语凡摄
礼始为祭祀神灵而生,后来逐渐演化为统治者约束教化人民的礼法,再进一步演化为当代的礼仪。在领悟礼的重要性后,王永豪老师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例子,向大家讲解了礼的形式。在古时,立、行、坐等姿态乃至服饰都颇为考究,面对尊者、卑者时都有着不同的规定。而在现代,人们不再讲究繁琐的礼节,只需要握手等一些简单动作来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王永豪老师告诫大家:过于讲求形式反而误会了礼的本质。古人王祥卧冰求鲤,在展示出其大孝的背后,却有博取孝廉之名的嫌疑。千年前,孔子伫立长叹:“礼呀礼呀,仅仅说的是玉器和丝帛吗?”当时的人们“重于物而简于敬,敲击钟鼓而不合雅颂”,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在向大家介绍了两个现实中的荒谬事例后,王永豪老师强调:“道德是礼的‘内’,形式是礼的‘外’,内外兼修,才是真的领会了礼。”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事实上,“仁”才是先贤意之所指。王永豪老师通过《礼记》中的名句,向大家展示了礼背后的深意。当葬礼时的哀乐为天空染上一抹凄凉,舂米之人忙放下了手中的棒槌,不再发出声响;当亲人逝去的悲伤游离于巷里巷外,再无人在街道旁放声高歌。“礼者,敬而已矣”。“所谓礼,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敬字。”王永豪老师借此对礼作出了总结,再次为大家指明了礼的本质。
同学们聆听王永豪老师的讲解 薛钧宇摄
其实,传统礼仪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拱手、一抱拳,传统礼仪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我们的谆谆国韵。继承发扬传统礼仪中的精华,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相信人文素养班的同学们今后能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礼的本质,并付诸实践。行己有礼,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