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关于制定2022级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4-22  作者:  浏览次数: 3024

各学科大类、相关学院: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纲领。学校从2017年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以来,着力推进课程体系整合重构,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突出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培养,打破了原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隔断,构建了本研贯通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保障改革成效,现启动2022级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和学科发展,面向国家能源战略与未来行业需求,高端定位,系统设计,五育并举,将立德树人内化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全球视野等综合素质能力。

2.以学生成长为本。培养方案制定要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综合考虑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学科专业特点、资源配置等因素,统筹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各培养环节,要体现科学性、前瞻性。

3.以能力提升为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推进完善全程导师制和学分制,实行大类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院“培养主体”与导师组“学术决策”作用,为导师个性化指导留出空间。

4.坚持发展创新。全面总结模式实施以来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凝练特色,完善一体化培养体系。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同时,同步修订各大类实施细则,强化导师指导规范与评价,改进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质量。

二、修订重点

2021级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1.加大课程重塑重构力度,进一步完善厚基础、宽口径、强创新、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总学分控制在160-180学分统筹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鼓励开设体现本学科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通大类平台,强化学科交叉;统筹课程教学与科研训练计划,设计开发与核心课程紧密关联的科研训练项目。

2.突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强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鼓励聘请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高水平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优化科研训练计划,鼓励探索设置导师负责的综合训练课程,加强基于科研和实践创新项目的学习,注重学术思维养成和能力循序提升。

3.拓展交流学习渠道,增强国际化培养实效。大学英语课程按照A层次设置,推动大学英语课程能力认定;本研贯通的必修核心课程至少开设1门全英语课程,一流学科相关大类要设置2门及以上全英语课程。通过交换学习、暑期学校、见习实习、学术会议、学科竞赛以及经学校认证的海外名校背景提升课程等方式,进一步为学生创造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条件,搭建学术交流与创新平台。

三、有关说明

1.各学科大类成立包含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本科和研究生分管院长、骨干教师等在内的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工作小组,负责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2.在制定过程中,要深入研讨,充分论证,明晰重点,整合资源,锤炼特色,保障培养方案的先进性,能够支撑学科大类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3.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由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设置;涉及跨院部新开设或调整的课程,相关学院要与开课院部就课程学分学时、开设学期等先行沟通。

4.所有调整的培养方案、实施细则需经各学科大类本研一体化工作小组论证(新增大类需有校外专家参与论证),纸质材料由本研一体化工作小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后于610日前报送至荟萃学院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wendy@upc.edu.cn。因涉及下学期教学安排,第一学期课程已按照2021级课程设置录入教务系统中,若有变动,请于430日前在教务系统中调整(新增大类同步录入)。

5.其他未尽事宜,请与荟萃学院办公室联系。联系人:王文华,联系电话:86980920

附件1: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基本构成与相关要求.docx

附件2:本研一体化培养方案模版.docx

 

 

 

教务处(荟萃学院)、研究生院

2022422



版权所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荟萃学院   邮编:266580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电话:(0532)86980920